MIUI是个好ROM

有句话叫,Android用户有三大爱好,刷机重启拔电池。我向来是不赞同这句话的。没见过有谁电脑买来之后整天装系统玩的,Android的用户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欢刷ROM,那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的ROM可以选择,可以尝试,但是在用MIUI之前,我一直觉得Stock ROM(即官方的)是最好的,尤其是Nexus系列手机原生的Android,即稳定,又灵敏。但是自从Google宣布不再给Nexus One提供升级支持以后,我便开始寻找非官方的ROM来刷,毕竟手机才买了一年,就这样一直用一个不再升级的系统,对我这个升级控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我挑ROM的标准很简单:

1、要有类似Stock ROM般的简洁。

2、要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不断更新。

所以大概我能选的ROM也不多,被我看上眼的也就CM7.1和MIUI。

CM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用的,很接受原生的用户体验,并且开启A2SD+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内部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Android 4.0出来以后,CM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ICS系统的移植上,CM7不再更新,而且目前我觉得Nexus One没有一个真正完全可用的4.0的ROM(你能想到的那些我也知道,但都不完美)。所以用了三个月以后,闲来无事的一个下午,把手机刷成了MIUI。

MIUI用了一周,我觉得MIUI是个好ROM:

1、ROOT权限系统在系统中集成。可以打开或关闭,无须自己再破解。

2、Android Market(Google Play)可以访问到所有应用,以前需要装个MarketAccess伪装成米国人才能。PS:我一直没有想明白MIUI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对Android Market的某些系统属性的请求做了特殊处理,使之误认为不是中国的运营商?

3、主题支持,虽然我不是个追求花哨界面的非主流青年,但是我挺喜欢Nokia的那套圆润的图标的,于是有了主题支持,换之。

4、黑名单,这个其实应该挺实用的,只是大概我也没啥使用场地。

5、集成了A2SD+,在系统属性里也能看到EXT分区的大小,这个就不用自己再刷一遍了。

6、轨迹球解锁,这个功能我很喜欢,当初刷CM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

7、VPN的密码可以被记住,这个应该是在最近才做出来的功能,在天朝,这个功能很实用。

8、分类设置更加人性化,这个看个人喜好了吧。

9、轨迹球针对不同提醒可以设置不同颜色,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Nexus One的那个LED轨迹球可以发出很多色彩的颜色的吧。

10、流量统计,这个功能很实用,虽然我现在每个月300MB流量也用不完,但是相信大多数人都用得着的。

其实上面大部分功能在CM上都有或者通过某些应用都可以实现,但是我觉得给我一个整合过的方案,我会更加喜欢。虽然MIUI有些ROM是基于CM的内核的,但是MIUI在UI和UE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想在这方面,Google也未必有MIUI下的功夫大。

很多人说MIUI太像iPhone了,我觉得你如果是指一些基本组件像,那么我认同,但是用户体验上,MIUI绝对不是在模仿苹果。

我用的是RA-passion-2.2.1的recovery,目前看来OTA的时候不能自己刷,需要手工选择sd卡上downloaded_rom里的升级包,只要不选错,OTA是没有问题的,我没有使用MIUI给的recovery。

另外说一下开启A2SD+的方法吧,在终端模拟器里执行:

$ su

# a2sd reinstall

# a2sd zipalign

# a2sd cachesd

执行以上操作后,相当于将/data/app软链到/sd-ext/app以及/data/app-private软链到/sd-ext/app-private,后面的cachesd相当于将/data/dalvik-cache软链到/sd-ext/dalvic-cache。

最后贴张图:

2012年3月10日 | 归档于 Android, Google, Mobile
标签: , , ,
  1. Zerd
    2012年3月10日 16:58 | #1

    有些机型太费电了。。

  2. 2012年3月10日 18:28 | #3

    MIUI的小功能很多,看来你你这篇要持续更新了。

    • 2012年3月10日 19:42 | #4

      嗯,我觉得对我重要的都列出来了。目前为止,挺满意的。

发表评论

XHTML: 您可以使用这些标签: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class="" title="" data-url="">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re class="" title="" data-url=""> <span class="" title="" data-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