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入职

其实更想说的不是明天入职,而是自己学生生涯结束了。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到现在,已经上了4+19年的学,自己应该算是个好学生吧。在毕业答辩结束那天,我给自己的MSN签名改成了“Step 1:Done”。我觉得学生生涯是人的一生里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工作和事业,第三步是年老享天伦之乐。人的一生也就这么短短不到百年,分成这三个阶段足矣。

这篇文章倒不是想对这4+19年的学生生涯作个回顾,我想若是真要去回顾,几乎应该可以写本书出来,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令自己难忘的故事。不过今天对过去三年在中科院学习的经历倒是可以回顾一下。当时选择保送到这里,本着“研究生也可以做些研究”的目的,想体验一下与大学时候软件学院完全不同的氛围与学习方式。软件学院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工程能力为主,所以我们学习很多新的技术,参加很多比赛,掌握很多与工业界相关的知识。而科学院则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我主要完成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发表自己的一篇小论文,第二是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写论文与写代码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写代码只需要去参考一本语言规范即可,写论文要调研非常非常多的资料,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己的办法进行评估和验证。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基本都在上课,那个时候课程上得其实也不轻松,特别是“随机过程”上得我是特别痛苦,追根究底,主要是因为本科的时候学的课程跟这门课要求的一些基础没有重叠,自己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几乎是学习了一遍,算上复习一共用了1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起来去上自习,上到很晚才回来,我觉得我本科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的动力能坚持上一个月的自习。最后考试的时候倒还令我满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成绩,我觉得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我研一时候的一个小小缩影吧,上课,学习。

研究生二年级是我这三年里最痛苦的一段日子,当时做的东西是想把发布/订阅系统(我们组里的老传统)和云计算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新的系统,这方面最令人困扰的就是没有可以参考的东西。而且自己在大四做毕设和研一的时候接触的都是我们组另一个传统项目服务发现,所以本身对发布/订阅系统也不太熟悉,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且由于原来系统所设定的目标跟现在所设定的目标有所不一致,所以还需要更改原来的系统修复一些BUG。我这人向来是讨厌给别人擦屁股的,可是那个时候擦了半年的屁股。而且有大概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做实验做到夜里2、3点才回宿舍,早上8点起床继续去实验室,到最后自己熬得都必须每天喝大量的咖啡才能坚持过来。不过最后还是熬过来了。小论文虽然初投ICEBE的时候被拒,但是后来投EUC的时候顺利通过了。这得多多感谢金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三年级,其实也是跌跌撞撞过来的,先是很认真的准备找工作,后来经过了曲曲折折的路拿到了百度的Offer,这是个我心宜的Offer,然后很Happy的去香港参加EUC的会议,开完会在香港还玩了两天。接着无心插柳地又拿了微软的Offer,小纠结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去了百度。然后就是准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写了50000多字,可是真没觉得自己写了很长时间,有那个两个星期,每天写一点,每天写一点,也就写出来了。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有东西好写,所以不愁写不出来。当然在开发毕业论文里涉及到的系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一个团队里首先要统一每一个人的思想,大家只有往一块起,劲往一块使,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后来的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也算是比较顺利。接着就是找房子,然后就是参加毕业典礼,然后办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手续,就晃当到今天了。

明天就要入职了,祝自己在第二步里一切顺利。

5,194 次浏览 | 7 条评论
2011年7月12日 | 归档于 学习, 总结, 感悟, 校园, 生活

毕业进行时

毕业答辩顺利通过了,昨天晚上,8点的时候。

通过之后也没有想像中的那样轻松,从得知答辩日期之后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时刻发生,我是所有人里第一个批次第一个答辩的,知道这一点反而让我觉得很高兴,不用看着别人都答辩完了自己再上去讲。昨天一整天自己都算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期望着早点答辩早点结束这件事情。最终还是顺利地结束了。

其实从研二开始就期待着这一刻,因为我觉得对于研究生的生活我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在旅途结束前就总结经历,总觉得太那啥,其实现在我也不想说,等真毕业了再写一篇吧。三年,憋了一肚子话。

2,531 次浏览 | 没有评论
2011年5月31日 | 归档于 同学, 回忆录, 学习, 总结, 感悟, 校园, 生活
标签: ,

微博!!微博!!

最近写了个工具,可以将Twitter中的Tweets同步到新浪微博、人人网状态和腾讯微博。其实我一直想做这样一件事情,多年前开发的Facefeed实现了用户内容的聚合,望江楼Digg实现了微博同步,但是斗转星移,Twitter在国内目前已经无法正常访问,饭否之辈也成了非主流,新浪微博现在一家独大,就连腾讯这个手里拿着6亿用户的巨人也暂时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可以撼动新浪微博地位的方法。

不过除了Twitter以外,其他一些国内微博我自己使用的兴质到是不高,也一直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可以将多个微博同步的方式。虽然国内有一些同步工具,但是1是觉得对帐户安全不放心2是觉得有些功能没有办法自定义,所以趁热打铁复习了一遍Python,操刀写了一个。新浪微博的Python SDK做得很好,文档齐全,代码写得很上档次(这一点让开发者觉得很赞!),人人网的SDK比较让我失望,居然不允许一般的App更新用户状态,需要访问此API要走一套流程,懒得去弄,最后用的是3g.renren.com的页面,使用类似HttpClient的方式更新的个人状态,腾讯微博就更令人蛋疼了,没有Python的SDK,无奈自己按照OAuth的标准搞了个简单的可以访问status/update接口的SDK。

然后就是各种调试,还随手写了个基于文件的k-v存储,Python真是个方便东西,然后就做好了,期间被几位同学抱怨过,其实之前我也考虑过,这样做同步有没有意义,后来觉得挺有意义的:1,我主要在Twitter上发东西,2,其他几个产品上的好友与Twitter上的交集很小。当然了,被我刷屏的同学都是几个地方跟我都是好友的同学,我只能抱怨一句,同学你上班的时候能不能别开着这么多微博!

期间@willchenhb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忧新,他说校内是他来看八卦的地方,这一点我觉得国内很多SNS都有这个特点,之间有人统计说Web2.0网站里的1-9-90原则,即内容是由1%的用户提供的,另外9%的是活跃用户,剩下的90%的都是来打酱油的。社交网络本来是一个以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聚合了状态、相册、博客、线上游戏等功能的平台,但是目前在国内却成了八卦的天下、视频分享、奇文分享的领地,这不禁让人有些感慨。其实这一点开心网比人人网还严重,那里基本上就是个“链接营销”、视频分享、种种网页分享的大杂烩了,用户自己贡献的内容少之又少。

2,585 次浏览 | 没有评论
2011年5月23日 | 归档于 Mobile, Web 2.0, 互联网, 博客

SSH无密码登录

一直都有用到这个,但是每次用都要去查一下,干脆现在记下来。

除了通过交互式的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为,SSH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公私钥”的方式进行登录,具体的原理为:

  • 首先在客户端上创建一对公私钥 (公钥文件:~/.ssh/id_rsa.pub; 私钥文件:~/.ssh/id_rsa)
  • 然后把公钥放到服务器上(~/.ssh/authorized_keys), 自己保留好私钥
  • 当ssh登录时,ssh程序会发送私钥去和服务器上的公钥做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可以登录了

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
user@ubuntu:~$ ssh-keygen -t rsa -P “”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home/user/.ssh/id_rsa):
Created directory ‘/home/user/.ssh’.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home/user/.ssh/id_rsa.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home/user/.ssh/id_rsa.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9b:82:ea:58:b4:e0:35:d7:ff:19:66:a6:ef:ae:0e:d2 hadoop@ubuntu
The key’s randomart image is:
[…snipp…]

user@ubuntu:~$ cat $HOME/.ssh/id_rsa.pub >> $HOME/.ssh/authorized_keys

主要就是红色的命令,一个是生成公私钥对,类型是rsa,当然也可以是dsa啥的。然后第二条命令就是把公钥放到受信公钥文件里。这个时候使用

ssh user@localhost

就可以直接登录不用再输入密码了。当然配置多台机器用scp搞一下就成,这里我就不详说了。

3,624 次浏览 | 1 条评论
2011年5月18日 | 归档于 Linux
标签: , , ,

使用Grub4DOS引导Ubuntu 11.04

Ubuntu 11.04发布以后,就第一时间把我的笔记本从10.10升级了过来,升级的过程很顺利,就是耗时稍微长了一些,要不是觉得不想把开发环境重新配置一遍,就进行全新安装了。我没有把Grub2安装到/dev/sda上,这样的话,将覆盖掉Windows 7的Loader(这个稍微有些强迫症,一直觉得Grub的引导界面太丑了),而是把Grub2装到了/dev/sda8上(/boot所在的单独的分区),然后把bootsector导出来放在Windows下新建一个引导项,用Windows 7的Loader加载Grub2,具体的作法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在这里可以找到。

但是这次,升级完成的以后,重新导出了一份bootsector,重启无法进入Grub2,好吧,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怀疑跟Grub2本身有关,我也没有深究这件事件,以后有精力的时候再搞搞吧!可是我总得想办法引导进去啊,我首先是试了用LiveCD引导进入系统,重新安装Grub2,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成功。最后无奈,选择用Grub4DOS引导,成功。

上面有Grub4DOS的下载,具体怎么添加Grub4DOS的启动项,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不过那篇文章没有给出menu.lst的参考,我这里给一个可以引导Grub2的menu.lst

timeout 30
default 0

title GNU/Linux GRUB2
find –set-root –ignore-floppies –ignore-cd /grub/core.img
kernel /grub/core.img

完毕!发现现在的Grub2还是挺漂亮的,考虑下次就直接把Grub2装到/dev/sda上得了,mbr覆盖就覆盖掉吧!省得麻烦。

4,340 次浏览 | 没有评论
2011年5月5日 | 归档于 Linux, Ubuntu, 技术, 软件

电脑启蒙教育

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计算机,从我对这玩意儿开始有了痴迷的感觉到我真正接触电脑,中间隔了有六、七年的时间。我是从“小霸王”学习机开始对电脑有概念的,那个时候邓小平爷爷一句“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全车各地掀起了一场学习电脑的热潮。我当时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样子,中央电视台2套每天(或者每周?)都会放一套“小霸王”学习机的教学节目,我当时在没有被任何人灌输过任何与电脑有关知识的前提下,疯狂的喜欢看这个节目。现在都想不明白我那个时候怎么看得懂的,手里即没有学习机,也没有接触过电脑,却每期节目都看得津津有味。嗯,学习机,大部分人应该不陌生,就是下面这个东西:

xbwxxj

后来我估计我爸是被我感动了,因为我每次看这个节目都跟他看《新闻联播》有冲突,所以我每次都看他也知道,所以花巨款给我买了一个当时配置最高的学习机,当然我也忽悠了我爸一下,我给我爸列举了两点好处:1)可以学电脑和编程;2)可以学英语。我现在都记得学习机的型号是“语音之星”,意思就是一些学英语的软件可以发声。当时花了800+人民币给我买的学习机,96左右的时候,这可不便宜啊!我记得我从小到大不怎么跟父母要买东西,不过按后来的经历看,我每次开口他们都会同意给我买(再后来买电脑也是)。

嗯,学习机买来以后是要插在电视上的,我按照说明书捣鼓了一下居然没开起来,后来是第二天我小舅过来帮我弄好的。其实当时的学习机主要也就几个月途:1)背单词;2)练打字(五笔、认知码);3)DOS;4)WPS。现在总结一下,单词我同背几个,五笔也不是在学习机上学会的(后来在小田田【按:泡泡啊,这是个男同学哈,以后介绍你们认识】的帮助下用我自己的文曲星学会的),DOS学会了一些再基本不过的dir啥的命令,WPS我常常是以做表格为乐趣。看似没啥收获,最大的收获却在于当时的那台学习机上有一个F-Basic(或者是Q-Basic)的编译环境,我“学会”写程序了。说是学会写程序,其实也只是能按照书上的例子写一些差不多的东西。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一定会学计算机,小学的时候最想考的是清华大学,最想上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高考的时候填专业一点也不犹豫,全填的是跟计算机相关的,学校嘛因为分数距清华实在是有点距离,所以报了南大。我爸也很支持我,其实那个时候我爸倒是希望我去学习建筑或者是学医,我小舅当时也觉得学医不错,不过他们也就说说,决定权还是在我自己。

嗯,回到主线上。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周末自己把学习机拿出来捣鼓,自己看教材,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那个小东西也算是被我玩透了。后来过了很久很久,直到我初三毕业才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电脑。初中的时候学校条件不好,只发过教材没有书,我居然能拿着书也像小时候一样,看得津津有味(貌似这是我的特点,跟计算机有关的东西,我可以不在电脑前看也看得很满足),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我脑海里运行。嗯,那个时候是Windows 95,IE 5.0 (5.5 ?)。

后来读高中的时候,作为徐州最好的学校,计算机课是实实在在的,每周的计算机课都是我最最最最最喜欢的课程。那个时候教的东西也都很简单,学习Word、FrontPage和Visual Basic。Word我倒是不感兴趣,对FrontPage倒是很喜欢,也做过自己的个人网站(去年还能访问呢,现在找不着了。)后来就对VB比较痴迷了,我开始在图书馆、书店里看程序,读源码,记在小本子上,周末回家再写到电脑里。那个时候做的一个QQ自动聊天的小工具还被有些下载网站收录过。当时自己也有意思,想到了啥就自己给自己定需求,然后做设计、写代码,虽然现在看看做得东西都比较山寨,但是流程还是挺像模像样的。

当然,上高中的时候也接触了网络,接触到了我当时最喜欢读的杂志《网友世界》(高三的时候还把这杂志给戒了),别人中午都喜欢回宿舍睡午觉,我喜欢做两件事件:去图书馆看各种电脑杂志、去机房上网。爹妈知道我喜欢玩电脑,我高三的时候也没有限制过我在家里玩电脑,赞爹妈!

再后来就上大学了,如愿以偿的读了软件工程(好吧,其实那年应该也够计算机的分数的,只是没敢报),到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正式的踏入了IT这个行业,回头看看,自己也算是从小莫名其妙的痴迷上了电脑,后来成长为一个电脑爱好者、业余编程人员,最后才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其实做过很多现在看来很蠢的事情,我还记得几件:

1)把电脑A上的QQ快捷方式拷贝到电脑B上。

2)不会装Office

自己学习计算机完完全全是出自个人的兴趣,既没有别人强迫也没有什么人引导,也许这就是一种注定的命运吧。

3,732 次浏览 | 2 条评论
2011年4月26日 | 归档于 回忆录, 生活

密码保护:2011年3月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2,230 次浏览 | 要查看留言请输入您的密码。
2011年4月5日 | 归档于 同学, 学习, 总结, 感悟, 校园, 生活
标签: ,

最后一学期

已经开学两周了,这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研究生的生活一点都不轻松,好在这个学期只需要做毕业论文,找工作的事情已经铁板钉钉,不用再去操心,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在实验室做研究性质的课题,与做工程项目最主要的一点差别是,我们做的是探索,需要自己设计出非常多的东西来,没有Sample可以参考,没有Best Practise,甚至需求都要自己定。做工程就像是在操场跑圈,做研究就像在大山里探险。工作的难易并不与取得的成就感成正比,遇到困难也不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挑战很有趣,可当你觉得你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有意义了。

对一句话印象深刻,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是因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牛逼与否是一个因素,但是这个世界上肯定存在着一群比你牛逼且又比你勤奋的人,所以想要成功,还是要多努力。好就好在我觉得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找到问题的难点所在,一击而破,有捷径可走不去走才是傻瓜。长这么大,被我认为笨蛋的人一定是那些解决问题抓不住重点的人,找准了重点,其实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只是体力劳动而已。但是很多人在找到重点以前就急于寻找捷径,那样往往只会离目标越走越远,导致最后的失败。

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也媳妇熬成了婆,当年是我来北京给ZZ做毕设,现在是有几个小同学在帮我做毕设,大家都很认真,希望这样一个小小的团队能够顺利的完成我们的项目,给以后的师弟师妹们留下一份可以使用的代码。

anyway,离毕业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人生里最后的学生生活,加油的同时,也望一切都顺利。

4,276 次浏览 | 4 条评论
2011年2月28日 | 归档于 学习, 总结, 感悟, 校园, 生活
标签: , ,

Nexus One 使用感受

N1使用已有一段时间,上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下自己初识N1的一些感受,最近有了使用体验,简单的说一下吧,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测评,我就不做这么专业的事情了,简单写写自己的使用感受吧!

手感,N1的大小,我想大部分男人握起来应该只是刚刚好可以一只手操作,大拇指如果短一些可能操作起来不会那么方便,这手机还是按照西方的人手大小设计的,女生用就不爽了,单手操作我觉得基本不太现实。现在自己对这个大小倒也习惯了,只是想不到夏天的时候要把它装到哪里才方便。这么大的个头放手上确实显大。

屏幕,我的屏幕是SLCD的屏幕,并非是AMOLED的,只能怪三星的产能不足,无法供应HTC的需求,因为之前也没有看到过AMOLED的屏幕,所以自己也不好做出对比,不过3.7寸的屏幕耗电是真的,晚上手机待机的时候不会消耗多少电力,可是屏幕一开,电就掉的厉害。屏幕本身的表现能力和细腻程度,我觉得可以打80分吧!

飘移,说到屏幕就不能不说飘移,按照JS的说法,N1的屏幕确实飘,不飘绝对有问题。嗯,一天会偶尔飘几次,但绝对不影响使用!

通话,通话质量不算,信号也算好,不比诺基亚差很多吧。网络信号也不错,用过移动GPRS和EDGE,以及联通的GPRSEDGEUMTSHSDPA,还是3G爽,下载的速度要明显快于EDGE的2.52.75G的技术。联通的3G信号覆盖也很好,起码在城市里很好,这次来苏州只在安徽境内的时候遇到过没有3G信号甚至没有信号的情况,不过当时我身上带着的移动手机也没有信号的。

音乐播放,我至今也没有用耳机听完过一首歌,用手机听歌不是我对手机的主要要求,音质应该还可以吧。不过外放实在是不敢恭维,甚至能听出爆音来,这一点真让我汗颜啊!

拍照,500万的镜头,再加上菜市场上下的一些拍照软件(FxCamera、Retro Camera)能拍出不错的照片来。

Market,在中国大陆无法购买付费的软件,而且一些Google提供的服务(如Google Maps、Gmail)等的更新也稍慢于美国,这让有更新控或者是Google控的人会有很不爽的感觉,不过通过很多方法都可以绕过这些限制,最简单的就是使用飞行模式+美国VPN即可,另一种就是把手机ROOT再装Market Enabler或者是Market Access等。菜市场里的软件丰富多彩,大部分应用在国内都可以使用,游戏也算是比较多,国内的产商也有不错的表现(比如QQ影音、QQ阅读)。

系统,我买来就把系统刷成了美版的系统,前两天顺利OTA更新到2.2.2,现在热切期盼2.3当中,希望Google能在春节期间给所有的N1用户奉上这个更新。Android系统在N1上运行相当流畅,不会有S60那种卡的感觉,不管是打开文件还是程序的载入,都相当迅速!

电池,回来使用的过程当中我才发现,其实两块电池没有太大用处,因为基本上需要一天一冲,第二块电池最大的用户就是解决一天当中一块电池不够使用的问题。机器有时候会发热,不过目前状态良好,没有出现过重启的情况。

轨迹球,那个轨迹球除了给外观增加了一些看点,以及在提醒的时候可以发光以外,我没有发现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原生的系统还没有充分发挥该轨迹球的能力,如不能自定义通知时小球的颜色等。

FM,收音机曾经是Nokia手机上我最喜欢的应用,可是N1在硬件上是有收音机功能的,可是官方的ROM却没有添加支持,我又不想ROOT不想用第三方ROM,空叹息吧!

存储,虽然有512MB的内部存储,虽然有APP2SD,但是装了一些程序跟游戏以后,内部存储还是所剩无已,希望大部分的程度都提供对App2SD的支持吧!

如果你想使用Android的系统,如果你对Google情独钟,如果你还是在乎几千块钱,那就现在买N1吧,如果不在乎那几千块钱,那就买Nexus S吧。总体感受能打个90分,算是比较满意,现在自己对原来的Nokia 5530XM打45分,其实是十分不满意,主要是应用程序不够好不够多,另外系统本身也不是十分流畅。

3,884 次浏览 | 没有评论
2011年1月30日 | 归档于 Android, Google, Mobile, 未分类

找工作回顾(7+1):微软

本来以为一切都已经沉尘落定,心思也早已放在了毕业论文上。微软STC(搜索技术中心,属于亚洲工程院)通知我参加他们面试的时候,我正在开组会,脑袋里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去参加,不去觉得失掉了一次去体验微软面试的机会,去的话担心面上了自己也未必就会去,不过对于微软的好感和好奇还是占了上风,答应参加他们的面试。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参加过他们的笔试,后来听HR说那个时候参加笔试没有得到面试机会多半是因为笔试成绩不理想,好吧,我们那次一起参加笔试的就没有一个去面试的,真怀疑微软那个时候有没有认真改试卷,哈哈~后来应该是师兄帮我推荐了一下,不过到现在才通知面试也确实有些晚。

微软先给了我一轮电话面试,题目我就不说了,挺有意思的一个面试官,后来就在跟我抱怨在国内做搜索有一些特殊的问题要处理,让我针对这些问题做处理啥的,聊得比较轻松,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工作的压力所以比较放得开吧。大概聊了一个小时,聊完了我也就觉得聊完了,没有去想后面还会不会有下一轮的面试。不过后来真的是出乎我意料的通知我某天下午去参加面试,一共三轮。据我推测,应该是2个Dev+1个Test,因为我面的是Dev,据说如果面的是Test会交换一下。面试的题目都不难,都比较有趣,也有一些经典的题目,俺就不透露了,反正不会比编程之美上的题目要难,以后去面微软的小朋友们好好准备都不会有问题。SO后来三面面完了我觉得也就面完了,面试官跟我讲我可以回家了,听这口气像是要歇菜了一样。但是师兄晚上帮我问了一下HR,HR说进展不错,让我等通知。

后来就等到了终面的通知,终面是某日的下午面的,一个小时,是STC的一个负责人面试我的,聊得也很轻松,不过还是会问几道算法有关的题目,然后就是聊聊别的,人很和蔼,SO面完了也就面完了。

中午面完了,下午5点多的时候给我打来电话,给Offer了,自己崩溃了。STC的Offer还是很给力的,起码在今年的形势看来,在外企里应该算是不错的了,比百度给的要多,而且户口基本上可以100%解决。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问题,俺该怎么决定呢。

首先排除户口的影响,这东西有是最好的,但不是我找工作的首要因素;其次,关于待遇,好吧,第一年的工资如果在差不多的水平的话,也不是影响我找工作的首要因素;第三,我跟百度签了三方,答应过那边的导师我一定会过去工作,这是个人信誉问题,我在乎的,所以这一条也比较影响我做决定,但是诸多师兄跟HR都说其实这一点没那么重要,既然有毁约金的说法,就是说明可以毁约的;最后一点,我到底想去哪里工作?微软是我从小就梦想能够去工作的地方,自己心目中的软件帝国,去STC做搜索应该也不错,以后有大把的机会接触到全球的团队,这些都是优点,去百度是做基础相关的东西,我更偏向于这个方向,而且可以继续接触Linux相关的技术,对于一个对开源有着极大热情的我来说,更偏向于选择去这里,而且百度整个就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也是符合我的初衷。作决定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大概过了一周,给微软发了一封言辞委婉的邮件,说明了理由。

经验:工作定了,如果自己满意了就不要再去面试了,哈哈,面对两份让你都满意的工作,真的是让人难以取舍;当你无法取舍的时候,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吧,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抛个硬币;即使可以毁约,我觉得还是尽量不要做这种事情吧,除非另一家有足够足够吸引你的地方。这就像你已经结婚了却还去相亲,拿离婚去做成本,这是极大的成本的。

自己Twitter上的一句话,今天的这个决定,再过五年看,要么很傻逼,要么很牛逼。

6,876 次浏览 | 3 条评论
2011年1月30日 | 归档于 Job Hunting, 感悟, 生活